滕泰:中國經濟新特征和供給側改革的深化

2017-07-11 15:13:26來源:中房網

掃描二維碼分享

1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

  7月11日至12日,第九屆中國房地產科學發(fā)展論壇在成都舉辦。來自全國1000多位房地產企業(yè)、中介企業(yè)、設計施工單位、建筑部品企業(yè)、金融機構、科研機構的代表,圍繞深化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提高供給質量,滿足多層次需求,推動房地產“三去一降一補”和長效機制的建立,展開探討交流。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,對當前經濟特征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進行了分析,以下是演講實錄:

  談到宏觀經濟形勢,我們應該看什么指標和數(shù)據(jù),哪些數(shù)據(jù)有預測功能?
  第一,庫存。這是最短的經濟周期的指標,對過去幾年中國經濟的經驗觀察,周期大致是八九個月左右。2016年下半年開始,很多的制造業(yè)、化工業(yè)、造紙業(yè)都開始進入補庫存的周期。這個周期持續(xù)到現(xiàn)在,略微有回穩(wěn)的階段,至于有沒有新的動力,需要新的指標來觀察,從這個指標來看,反彈復蘇沒有太多的動力。
  第二,影響經濟短周期是設備投資周期。企業(yè)的設備投資周期在2015年10-11月份的時候到了新的低點,然后開始回升。到今年二季度開始,到了一個頂點向下轉移的程度,會不會下去也不好說,但設備投資周期進入后半場,沒有前半截拉動那么激烈了,力量也不是非常的顯著。
  另外一個影響經濟短周期的動力是金融的收縮。有經濟學家說過,信貸工具的伸縮與擴張是全球經濟不穩(wěn)定的源泉。最近二季度以來,去杠桿的速度有點快,而且相關的金融監(jiān)管的措施趨于保守,趨于防風險,這個結果就造成短期的利率有可能會往上走。從金融伸縮的角度來看,看不到向上反彈的動力,有可能有往下負面的作用。
  所以,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的經濟實際面臨著一些局部的潛在風險。
  第一個,上游原材料價格暴長。我們看到因為去庫存,過盛的產能都在消化。但是,供給側改革是用改革的方法調結構,而不是用行政的手段去進行結構調整。但是在實踐當中,用行政去調計劃的手段更多。所以2016年以后,很多去產能都是定量的,鋼鐵去多少產能,煤炭去多少產能,行政計劃指標一出來,結果就是原材料價格暴漲,下游企業(yè)盈利能力下滑,比如焦煤漲了一倍多。
  第二個,短期融資成本上升。融資成本在相對保守的監(jiān)管政策下,過快的去杠桿情況下,造成短期上升。一旦從短期到了長期,信貸就會影響到后面投資的行為。
  第三個短期的風險就是固定資產投資的隱憂。固定資產投資是中國經濟波動最大的驅動力,而現(xiàn)在PPI高位回落,有可能預示著下一輪固定資產投資會往下降,到底是房地產,還是基本建設都包括。從資產價格來看,現(xiàn)在M1已經在高位回落,股市已經到那樣了,接著就是房地產了。雖然用量化的指標總體看中國房地產風險不大,但是有些東西不是量化能說明的,比如說我們的預期。所有漲得太高的東西都會有回落的風險,中國房地產的價格不是上漲的風險,是回落的風險,這個概率有多大,不好講。
 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來討論中國經濟處于什么樣的階段,應該用新的周期理論來認識它。什么是中國經濟下行的原因?主要是供給結構,從供給側劃分,一個周期可以分四個階段,形成階段,擴張階段,成熟階段,然后是老化階段。從供給側改革原理上我們來看看,為什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住了中國經濟當前主要的矛盾,從2010年以后,我們認為中國經濟進入供給老化階段,那么這是矛盾,那么解決辦法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它跟我們中國的特點有關系,它不僅抓住了中國經濟當前的矛盾,選擇上它也是別無選擇的選擇。
  誰是財富的創(chuàng)造者?是五大元素,人口和勞動,資本和金融,土地和資源,技術和創(chuàng)新,技術和管理。生產側,供給側才是財富的源泉,需求不是財富的源泉。做為汽車的駕駛員,把車油門踩到底了,發(fā)現(xiàn)車還在減速,一定得停下來找發(fā)動機有沒有問題,政府沒有別的選擇,只能從供給側,從財富的源泉上看看有沒有進一步釋放生產力的空間。這幾年我們人口和勞動力成本到底漲了多少?資本和金融方面,中國錢最多,為什么中國還鬧錢荒,資本有沒有問題,融資到底通暢不通暢?中國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,紅線到底是心中的紅線還是實際有的紅線?到底是問題出現(xiàn)在哪里?為什么要搞大眾創(chuàng)業(yè),萬眾創(chuàng)新?資源在誰的手里效率最高,為什么效率低的占了那么多的資源?各行各業(yè)都有這樣的問題,減少行政壟斷,減少一個點的信貸成本,企業(yè)就會節(jié)省多少錢?什么叫供給側改革,降低融資成本,就是供給側改革,第一大類的供給側改革的內容就是減稅降稅。圍繞這些方面,政府出臺了非常多的方案。第二類供給側改革是圍減少人口供給抑制,提高勞動供給效率,降低人工成本。
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最終的目的還是要培育出新供給、新動能。去庫存,去產能沒有錯,新的供給的產生是以老的供給退出為代價的,人為干預把它去掉了,如果老的消失了,新的沒出來怎么辦?這是政府拿槍指揮市場,指揮企業(yè)。真正的改革是改革政府自身的管理方式,讓市場發(fā)揮決定性的作用,這才叫新供給側改革,這個是同向并肩的河流合并,只有這樣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見到成效。我們要化解老的,培育新的。還有,核心的壟斷領域都需要去深化改革。2016年是供給側改革的元年,以后是它的深化之年,深化的特點就像總書記講的要動奶酪,啃硬骨頭。
  從這些原理上看,供給側改革的基本標準是什么?就是要改革政府自身的方式去解放生產力。具體來看的話,要取決于轉型升級的力度,要看放管后的效果,五大要素市場,要看民生的改革,行業(yè)改革的速度和深度。我們的供給側改革是從中國的國情出發(fā),是從過去十幾年太多的政府干預,油門踩到底了,怎么從供給側出發(fā),怎么從制度出發(fā),它跟新自由主義不一樣,跟新計劃經濟也不一樣,在拉動這樣的情況下,還不能忽視需求。
專 題
返回頂部
掃描二維碼分享
返回頂部
{"code": 200, "msg": "u5df2u7ecfu4e0au4f20u8fc7uff0cu4e0du8981u91cdu590du53d1u9001"}